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道教概貌

論道教的創立年代─兼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(4)

时间:2015/10/21 9:37:12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阅读:2144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摘自《周秦兩漢早期道教》 蕭登福教授著壹、序言道家是先秦的哲學宗派,道教是出自中國的本士宗教。哲學與宗教原有區分。至於道教與道家的相結合,一般學者以為道教創自張道陵,並把道教的攀附道家,說成始於張道陵依託老子以傳經;且將道教的區分,以張道陵為界限,將先秦至張道陵前者,稱為道教前身...
     十二、道教創自張道陵之說,出自北周釋道安《二教論》。
   唐前史志並無張道陵創教之說;梁人僧祐《弘明集》所載漢未至梁佛道相爭之史料,亦無此說。此說乃出自北周釋道安,其目的,在用以和道教爭勝,醜化道教。
北周.釋道安《二教論.服法非老第九》:
   但今之道士,始白張陵,乃是鬼道,不關老子。何以知之?李膺《蜀記》曰:「張陵避病瘧於丘社之中,得咒鬼之術書,為是遂解使鬼法。後為大蛇所嗡,弟子妄述昇天。」《後漢
   書》稱:「沛人張魯,母有姿色,兼挾鬼道,往來劉焉家……」(張魯後降曹操,曹操拜張魯為)鎮南將軍,封閬中侯,而張角、張魯等,本因鬼言漢末黃衣當王,於是始服之,曹操受命以黃代赤,黃巾之賊至是始平………黃巾布衣出自張魯,國典明文,豈虛也哉?夫聖賢作訓,弘裕溫柔;鬼神嚴厲,動為寒暑。老子誡味,祭酒皆飲;張製鬼服,黃布則齊。真偽皎然,怠緩可見,自下略引張氏數條妄說,用懲革未聞(註一一);或禁經止價,或妄稱真道,或含氣釋罪,或挾道作亂,或章書伐德,或畏鬼帶符,或制民輸課,或解除墓門,或苦妄度厄,或夢中作罪,或輕作凶妄。斯皆三張之鬼法,豈老子之懷乎?自於上代爰至符姚,皆呼眾僧以為道士,至寇謙之,始竊道士之號,私易祭酒之名,事簡姚書,略可祥究。然《法行經》者,無有人翻,雖入疑科,未傷弘旨。摩訶迦葉,釋迦弟子,稟道闡猷,詎希方駕三張符錄。詭託老言,捃採譎詞,以相扶助,復引實談,證其虛說,嗚呼可歎!(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第五二卷p.140-141《廣弘明集》卷八引)
   北周的釋道安將道教起源,歸於張道陵,然後再據歷史對五斗米教的敘述,醜化張氏及道教。以為道教服黃衣,出自黃巾賊,道教的符咒役鬼,多是三張偽法。實者張角等黃巾賊,乃是漢末農民對抗昏庸政權的大規模民間反政府運動,其功過,難以遽斷;張陵、張衡等人辛苦闡揚道教,張魯以五斗米教治蜀,其有績效,亦得民心,則史有明載。而道教的符籙禁咒,消災解厄,壇場儀軌,及神仙修煉術法等,甚至大批的道教經典,皆在三張之前已存在,此皆已論述於前。又,黃為中國古代五正色之一,《禮記.郊特牲》:「蜡之祭,仁之至,義之盡也。黃衣黃冠而祭,息田夫也。野夫黃冠;黃冠,草服也。」黃衣黃冠以祭,古已有之,釋道安將道士黃衣與黃巾相比附,難免牽強;如此則佛教黑衣,又何解說?且釋道安文中說,自上代至姚秦,皆以道士呼眾僧,以為是寇謙之始將祭酒改稱為道士;這種說法,實是反盜為主;道士之稱,已論述於前,與佛教毫無相干;道士在三張前已有之,西漢時甚且道士、方士混稱;三張始有祭酒之名;道士之稱,反而在祭酒之前;足見道教不始於三張,三張只是如寇謙之等改革及闡揚者而已。
   再者,釋道安引《法行經》說,以釋迦大弟子摩訶迦葉轉世為老子,欲以此來爭先後,更是荒謬怪誕。
   綜歸來說,早期史書,敘述道教,皆傾向於以老子為教主,亦無道教出自三張之說;自北周釋道安之後,唐初的法琳、道宣等人大加渲染,遂使得道教始自張道陵之說,積非成是,進而成為凡民之共識。道安說已述於上,今再舉法琳之言。唐.法琳《辨正論.卷二》:
   三皇已來周公孔子等,不云別有天尊住在天上,垂教布化為道家主;並是三張以下偽經,妄說天尊上為道主。既其無主,何得稱教?(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第五二卷;p499上)。
   文中所說三張前無天尊在天上垂教之道經,實者在三張前之《大平經》,即有以天師、真人問答之方式,論述天庭官府治理垂教之事;而《漢書.卷七十五.李尋列傳》;「成帝時,齊人甘忠可詐造《天官曆》、《包元太平經》十二卷。以言『漢家逢天地之大終,當更受命於天,天帝使真人赤精子,下教我此道。』」是天帝派人傳經下教於民,在西漢成帝世已如此,法琳自是無意詳查。而法琳《辨正論》一書詆誣道教之語,大都也不離於道安之說法。
   再者,法琳一方面極力毀短中士道教,另一方面則又大肆媚稱印土佛教,盡力揚揚佛教神跡,在《辨正論.卷七.信毀交報篇》妄述種種信佛感應褔報事蹪,此事曾引起唐太宗的震怒,太宗於貞觀十四年下令敕問:
   敕云:『汝所著《辨正論.信毀交報篇》曰:「有念觀音,臨刃不傷。」,且赦七日,令爾念之,試及刑期能無傷不?』琳外纏桎梏,內迫刑期,冰炭交懷,惟祈顯應。恰至限滿,忽神思彯勇,橫逸胸懷,頓亡死畏,立待追對。須臾敕至云:『今赦期已滿,即事加刑,有何所念,念有靈不?』琳答曰:『自隋季擾攘,四海沸騰,役毒流行,干戈競起,興師相伐,各擅兵威,臣佞君荒,不為正治,遏絕王路,固執一隅。自皇王弔伐,載清海陸,斯實觀音之力,咸資勢至之功,比德連衡,道齊上聖,救橫死於帝庭,免淫刑於都市。琳於七日已來,不念觀音,惟念陛下。』又敕治書侍御韋悰問琳:『有詔令念觀音,何因不念,乃云惟念陛下?』琳答:『伏承觀音聖鑿,塵形六道,上天下地皆為師範。然唐光宅四海,九夷奉職,八表刑清,若聖臣賢,不為枉濫。今陛下子育恆品,如經,即是觀音。既其靈鑒相符,所以惟念陛下。……」遂不加罪,下敕徙於益部僧寺。(見於《集古今佛道論衡.卷丙.太宗文皇帝問沙間法琳交報顯應事第十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第五二卷;p.385)
   法琳大談觀音靈應事蹟,太宗叫他七日內虔誠誦念觀音,再以刀刃試他佛經所言是否胡說是否真能臨刃不傷;屆期,法琳郤說不念觀音,只念陛下,將太宗比做觀音,大加歌誦,阿諛懼死之情,勝於凡人,甚令人不齒;而當時道士秦英的死,刖實與法琳、韋悰等人的構陷有關(註一二)。歷代《高僧傳》中,所見者似此輩者甚多。
   今以隋唐間佛道二教相攻來看,道教始於張道陵之說,乃北周.釋道安、唐初法琳等人刻意醜化道教的言詞,與史實不合。


參、結論

   戰國至西漢之道教,已貝有信仰,有修鍊之法,有廣大信徒,且由帝王帶頭參預其事。其宗教的條件,皆已具備。再者,此時所談的理論與後世的道教並無不同,亦無太大的相違之處。就先秦之方士與漢後之道十來說,其差異,遠比佛教小乘與大乘,或大乘與密宗之差異小多了。因而如就信仰、儀軌、信徒等三方面來說,道教成為宗教的三大要件,在戰國之初都已具備了。目前世界較的大宗教有;佛教、基督教、回教等。以佛教、基督教等而言,在釋迦與耶穌在世時,雖有教義,然未必有經典、儀式,而皆不妨害其為宗教;道教既在三張前,經典、教義、科儀都已俱備;因此,道教的創立期,應可往前推溯到戰國之初。
   再者,由於老子與道教的關係極為密切,所以我們不妨如《魏書.襗老志》所言,以老子為教主。在教主方面,各大宗教都不一定以該教地位最崇高者為教主,如基督教的耶穌,回教的穆罕默德。並且釋迦在大乘中,僅是諸佛之一;在密教中,其地位亦在大日佛之下;但世人依然以他們為教主;所以道教後來又有元始天尊、靈寶天尊等二人高於老子。老子的地位後來雖不如元始人尊,亦猶如釋迦退居在阿彌陀佛、大日佛之後一樣,應不妨害其為教主旳地位。
   老子與神仙說的關係,極早且極深遠,幾乎在神仙說的初期,即可看出它們相結合之跡。戰國之時,老子之書已被拿來修仙,如《楚辭.遠游》所見者即是如此;而戰國的何上丈人及漢初的河上公,都注過老子,亦以之為修道長生之書。東漢明帝時的王阜《老子聖母碑》:「老子者,道也。乃生於無形之先,起於太初之前,行放太素之元。」(嚴可均《全後漢文》卷三十二),把老子說成是無形的道體,為萬物主。王充書中更談到老子度世不死。其後張道陵、寇謙之等人皆假託老子以傳經。
   在漢初,黃帝老子雖並稱,戰國及漢初,黃帝成仙之說亦盛,但後來黃帝與方士的關係,卻還不如老子的密切,這可能與老子《道德經》一書的盛行,而其書又自戰國至漢,皆被拿來做為神仙修鍊術用,因而《魏書.釋老志》才會捨黃帝而以老子為道教之教主,而六朝時佛道之爭論,也都以釋老或佛老連稱。
   既然以老子為尊的修仙思想,自戰國至漢,延續不絕,且好仙喜道之士,相承不斷,則道教之創教,自不應歸之於張道陵。張氏父子之前的好道者,據《史記.封禪書》所載有齊威、宣王、燕昭王及當時的方士宋毋忌、正伯僑、充尚、羨門高。《史記.樂毅列傳》所載,則有河上丈人、安期生。而秦時的茅初成、徐褔、韓終、盧敖、候土、石生、,西漢之世的河上公、淮南王劉安、八公(蘇飛、李尚、左吳、田由、雷被、毛被、伍被、晉昌)、李少君、謬忌、游水發根、欒大、公孫卿、公玉帶、劉向、甘忠可、王仲都、西門君惠,這些人物與後世的道士、道徒並無不同,其中西門君惠並已有道士之稱。又,東漢時的于吉、宮崇、襄楷、駱曜、張角、張脩等,也都在張陵、張衡、張魯租孫三代前後,都是以治鬼修仙來教民者。張道陵僅是眾多傳道教派之一,並非創教者。
   在道教何時創立的問題上,今再綜合來說;由道教所常用的科儀上看,禹步、噀水、叩齒、咽津、符、咒,以桃木驅鬼,以服食藥餌求仙,以及房中術之使用,均在戰國至西漢世已存在。甚至道士、天師二詞,也在西漢及周時已開始使用。再以組織教眾來說,據《後漢書.馬援
傳》,早在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七時,卷人維氾和他的弟子李廣,都曾以宗教力量,組織群眾,並聚眾造反。再由《三國志.張魯傳》注引《典略》,及《想爾注》所見批評別的教派而言,則漢未有組織的教派很多,三張父子乃眾多教派中的一個;這些教派都攀附上了老子。由上述種種,不難看出道教並非創自張道陵,張氏的正一教只不過是道教眾多派別中的一種。正因為張氏是道教的一支,所以寇謙之會斥之為偽法,而假借老子傳經加以改革。如說張氏是創教者,則寇謙之遵奉之唯恐不及,怎敢指斥(註一三)
   總之,先秦的方術與東漢的道教,不管從信仰或科儀上,都很難加以明白的區分。其差異,遠比佛教的大小乘的差別來的小。後人隨便輕下界說,妄把道教的創立囿限在東漢,實極不妥切。竊以為我們不妨據史書所言,以老子或齊威王之時為道教的創立期,較為妥切。老子為春秋末期的人;齊威王曾派人求海外三仙島,威王在位之時期為西元前三七九年至西元前三三三年。是道教的創立可定位在戰國初或春秋末。
   至於道教的醞釀期,則可據《山海經》對羽民、不死民、西王坶、崑崙山之敘述,及《史記.封禪書》所載萇弘、《史記.扁鶛列傳》所載長桑君事,而推斷至遲在舂秋時期,甚至在西周時,巳有神仙煉養存在。
   道教的創教之人,雖然難以推斷為誰;但其教主,則可以老子或黃帝為之。其中以老子為教主,遠比黃帝妥切。畢竟老子的書,對戰國兩漢之修仙者影響較大。老子由先秦迄漢魏六朝,皆與神仙說有密切關聯,如此,則《魏書.釋老志》以道教起於老子,亦應不是無據之言。漢之張陵,北魏之寇謙之,劉宋之陸脩靜,同樣都是屬於宗教改革者,而非創立者。
   說道教創自張道陵,乃是北周釋道安、唐初法琳等人,在佛道相攻時,刻意醜化道教之言論。並借佛教之力量而流傳,遂使得世人普承其誤說而不自知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註釋

註一:關於宗教的定義,搜集眾說較多者,請參見曾仰如著《宗教哲學》,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六年印行。董芳苑著《原始宗教》,久大文化公司出版,一九九一年再版。許大同著《宗教學》,五州出版杜一九八三年出版。
註二:引文見董芳苑著《原始宗教》一書頁二四至二七。
註三:淮南王所撰《枕中》、《鴻寶》、《苑秘書》,見《漢書楚元王傳.劉向傳》。《陵陽子明經》,見《楚辟遺游》王逸注引。《包元太平經》,見《漢書卷七十五李尋傳》。《太平經》,見《後漢書襄楷傳》。《紫閣圖文》,見《漢書》卷九十九下《王莽傳》:「《紫閣圖文》曰:『太一、黃帝皆僊上天,張樂崑崙虔山之上,後世聖主得瑞者,當張樂秦終南山之上。」」
註四:齊威王、宣王、燕昭王好神仙,事見《史記封禪書》。楚王好仙,見《韓非子說林上》《有獻不死藥於荊王者》條及《戰國策楚策四》。
註五:神仙說,據史書所載,初期的倡導者,如齊威王、齊宣王、燕昭王、秦始王漢武帝、淮南王等,都是帝王公卿。至東漢,始逐漸由貴族而乎民化。關於這一部分的論述,請參見拙撰《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採原》一書下篇第三章。
註六:日人.窪德忠《道家與道教》一文(收入《中國思想研究》),即以為道教攀附道家,並剽竊其說。
註七:《史記.封禪書》云:「是時萇弘以方事周玨王,諸侯莫朝周,周力少,萇弘乃明鬼神事,設貍首。捏首者,諸侯之不來者,依物怪,欲以致諸侯。諸侯不從,而晉人執殺萇弘。周人之言方怪者,白萇弘。」萇弘設鬼神方術,欲以物怪招致諸侯,其法和道教之降災及招致法不異。
註八:漢未六朝倡三島十洲者,為《漢武帝內傳》。《史記》和《列子》所說的三島名稱相同,和漢未六朝典籍所見者不同。在二一島名稱的演災上,及《列子》一書的真偽上。詳紬論述,請見拙撰《列子採微》第六章,一九九0年三月,文津出版社出版。
註九:有關秦漢二代帝王公卿好道喜仙之論述,請參見拙撰《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採原》下篇第三章壹、貳,一九九0年八月,文津出版社出版。
註一0:《後漢書.卷二十八桓譚傳》:「臣譚伏聞陛下窮折方士黃白之術,甚為明矣;而乃欲聽納讖記,又何誤也。」
註一一:《道教於日本》第一卷《道教之傳播於古代國家》,平成八年十二月五日,日本雄山閣出版株式會杜出版。
註一二:案:道安《二教論》所列「張氏數條妄說」,實是抄襲釋玄光之《辯惑論》(見梁.僧祐《弘明集.卷八》,《大正藏》p.48-49);但釋玄光是用以指陳道教之弊端,並不說它出自張氏;道安抄襲其說而妄附於張氏。
註一三:章悰等人疑奏英向太宗密告法琳造論醜詆道教;在法琳被囚並釋回後,韋悰奏秦英的罪名為「道士秦英,頗學醫方,薄閑咒禁,親戚寄命,羸疾投身,姦婬其妻,禽獸不若,情違正教,心類豺狼……」,後秦英以狂狷被誅。一見於《集古今佛道論衡.卷丙.太宗文皇帝問沙間法琳交報顯應事第七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第五二卷七.385)章悰所列秦英的罪名,大都空泛無實據之詞,其中「姦婬其妻」一語,更是羅織罪名;道士不像和尚無妻,三張父子相繼,無妻哪有子?既有妻,而姦婬其妻,竟成了禽欺不如的大罪;佛道二教的相攻,自是到了無所不用其極,須置對方於死,方能稱快的地步了;且不僅道士和尚相攻,連朝臣如韋悰之流也參與其間。
註一四:《魏書釋老志》:「大上老君謂謙之曰:………汝宣吾新科,清整道教,除去三張偽法,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。大道清虛,豈有斯事?專以禮度為首,而加之以服食閉練。」

标签:論道教 創立年代 兼論 道教 不始於 張道陵 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现代道教斋醮情况
相关评论